tiger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应提高医生群体对野生动物替代药品认知

新闻

近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医生群体野生动物入药现象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近八成医生支持禁止野生动物入药,愿意选择效果更好的草药或人工合成替代品。但报告也显示,医生群体对含野生动物成分药品的关注度普遍不够,尤其是对野生动物替代药品的认知存在偏差或误解。报告建议,可从政策导向、公众观念转变以及替代品研发和宣传等方面,推动减少野生动物药品和保健品的消费需求。

该研究在春雨医生平台和央视市场研究的支持下,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对1700多位中医和西医临床医生有关野生动物入药的认知、态度、使用情况以及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六成医生会关注所开药品是否含有野生动物成分,并对穿山甲、犀牛、羚羊和虎等濒危物种的认知度较高,但医生群体对野生动物替代药品的认知有待提升:仅62%的中医知道目前犀角有替代品;另有10.5%的中医完全不了解野生动物药替代品。

调查还发现,近八成医生认为野生动物入药应绝对禁止;61%的中医表示在能少用或不用的情况下,会尽量减少使用含野生动物成分药品;49.3%的中医也会在患者主动要求下,推荐使用其他药品或替代品。药物的疗效是医生考虑的主要因素:73.5%的中医认为野生动物的替代成分对疗效影响不大;在存在替代品的前提下,83.1%的中医会选择效果更好、更安全的草药替代品或更优质的人工合成品。

对于目前野生动物药品的使用现状,大部分中医认为传统观念是影响消费的主导因素,他们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消除公众对野生动物药的迷信。此外,高达九成的医生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更严格的措施,控制野生动物入药。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英国)北京代表处科学家孙全辉博士表示,“全球传统医药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是导致野生动物被不断猎杀、虐待和伤害的主要原因。中药自古以来就依赖草药,圈养和繁殖野生动物入药不是传统,野生动物药品和保健品的功效和作用往往被扭曲和夸大。医生作为专业群体,是患者用药的主要建议者和把关人,加强对医生群体有关野生动物入药风险和相关替代品的认知,能有效减少公众对野生动物药品和保健品的需求,对减少动物虐待和濒危物种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为减少传统医药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依赖,中国一直积极鼓励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替代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措施,不断加强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目前,人工麝香和人工虎骨等均已投放市场,人工合成熊胆也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今年6月,穿山甲从药典中去除并建议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再次彰显国家保护药用濒危野生动物的决心和魄力。此外,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和牛津大学野生物保护研究中心年初的一项研究也显示,高达88.9%的野生动物药经常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草药替代品,说明消费者对野生动物药品及保健品的替代品有更高的购买意愿。比起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减少消费,倡导草药替代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

依赖野生种群和人工养殖获取野生动物药材的做法难以持续,并且存在动物保护、伦理和法律的较大争议。在国家不断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调查显示的医生群体对草药替代品和人工合成药的积极态度,为推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专业支持。

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

注:

  1.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医和西医,在研究项目启动时西医给患者开中药尚不受限

 

More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