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鲸》揭露虎鲸娱乐表演背后的真相
公映于2013年的纪录片《黑鲸》讲述了被圈养在SeaWorld的虎鲸Tilikum的故事。该片通过采访多位前海洋哺乳动物训练员,揭示了SeaWorld这类海洋公园商业性圈养和繁育虎鲸用于娱乐表演,所带来的物种保护和动物福利问题,以及给训练员们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Tilikum在2010年杀死了它的训练员。
(图片:《黑鲸》海报)
在《黑鲸》上映一年后,SeaWorld股价下跌了33%。该公司为此开展积极的营销活动,以恢复公司形象。2016年SeaWorld宣布终止虎鲸繁育,该公园的22头虎鲸成为其最后一代圈养的虎鲸。
纪录片《黑鲸》上映前后的时间线
(图片:论文《自然纪录片是改变的催化剂:黑鲸效应》)
研究显示《黑鲸》推动SeaWorld终止虎鲸繁育项目
是什么促使SeaWorld改变其虎鲸繁育政策?是虎鲸表演的设计还是股票市值的下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前工作人员Laure Boissat、牛津大学的Diogo Veríssimo、斯特林大学的Laura Thomas-Walters,针对纪录片《黑鲸》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
三位研究人员共采访了26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海洋保育、海洋哺乳动物福利以及媒体传播等。SeaWorld拒绝参与此项调查。
研究发现,《黑鲸》不仅给SeaWorld带来负面口碑效应,还改变了公众对圈养海洋哺乳动物的认知和态度,因此使得SeaWorld的参观人数下降,市场价值下跌。
研究人员发现《黑鲸》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个主要因素:
此外,SeaWorld将该片视为谣言,回应速度慢且缺乏足够说服力的证据,也导致公信和口碑的下跌。
2011年Tilikum和它的训练员们在SeaWorld主题公园
(图片:PHELAN M. EBENHACK, AP)
这项调查显示,纪录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带来积极改变。“黑鲸效应“是长期存在的,并有望推动其它海洋公园终止海洋哺乳动物的商业性圈养和繁育,让动物们在高福利的保护中心“退休”。
《黑鲸》证明海洋哺乳动物属于大自然
纪录片《黑鲸》上映于2013年,但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仍有3,000多头鲸豚类动物被圈养在商业性水族馆和海洋公园,约93%的场馆提供娱乐性表演活动。
2019到2021年间,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和加拿大取得一些立法进展。但仍有许多国家允许商业性交易、圈养和繁育海洋哺乳动物,从事娱乐表演活动。
我们并不需要鲸豚娱乐表演,这种不必要的动物伤害和痛苦完全可以终结。
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
2014年,一只虎鲸跃出美国西雅图附近的海域
(图片:Elaine Thompson, AP)
参考资料:
https://be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pan3.10221
World Animal Protection.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in England and Wales, Registration No. 4029540. Registered Charity 1081849. 222 Grays Inn Road, London WC1X 8HB, United Kingdom